头条

【移风易俗看基层】之一
“架起一把梯子,让大家一起走下来”
——福建厦门整治民俗日大操大办歪风
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18-06-30
5195946

  “民俗日请客,一晚上‘吃掉’了一辆摩托车的钱。”“辛苦打一年工,办两场酒就没了。”……

  在福建省厦门市,民俗日宴请是延续上百年的习俗。近年来,原本小规模的家庭聚会,逐步演变成讲排场、比阔气、炫人脉的大操大办。每逢民俗日,家家户户摆酒设席。以最为夸张的农历七月“普渡日”为例,村民们相互宴请,“从这个村吃到那个村,一吃一个月”。觥筹交错的背后,是滚雪球式增长的开销,老百姓早已苦不堪言。

  2017年以来,厦门市开展民俗日大操大办专项整治,实实在在为民减负,使这种歪风逐步得到遏制,在当地被称为“不花钱的民心工程”。

  老习俗遭遇新问题

  “凌晨两点多了,这鞭炮啥时候能放完?”哄着被炸醒的宝宝,家住厦门郊区的小陈忍不住抱怨。这一天是闽南地区传统民俗日——拜天公、大过年的日子,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,从半夜十一二点持续到次日清晨。

  民俗日盛行于闽南地区,每逢这天,家家户户都会备上佳肴,祭拜各路神灵,祈求心愿成真。在一些乡村,民俗日甚至过得比春节还隆重。  

  厦门市同安区各镇民俗日汇总表显示,同安区有宴请的民俗日多达327个,涉及78个村(居)298个自然村,几乎每天都有几个村在过节。

  由于各村祭拜的神灵各不相同,民俗日的时间也各不一样。一份厦门市同安区各镇民俗日汇总表显示,同安区有宴请的民俗日多达327个,涉及78个村(居)298个自然村,几乎每天都有几个村在过节。把这些节日串联起来,可以“从年头过到年尾”。

  民俗日原本承载的是一种民间精神需求,近年来随着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,在一些地区,物质追求被放大,攀比之风愈演愈烈,民俗日也由原来小规模的家庭聚会,演变成炫富比阔的日子。  

  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某村开展移风易俗前民俗日景象。

  同安区五显镇上厝村发生过这么一件事:农历八月十二 “三王府”民俗日,年近半百的村民老叶大摆宴席,花费6000多元,这一晚倒是赚足了面子,却把买摩托车的钱吃掉了,甚至还动用了孩子的报名费。次日醒来,老叶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凑报名费。

  这种事,在厦门并非个案。“你家办5桌,我就办10桌;你家请来包村干部,我就请来主任支书。每到民俗日,家家户户搭帐篷、摆筵席,名烟名酒、猪羊鸡鸭一应俱全,大宴宾客的圆桌,从每一户村民的家中一直延伸到村中的道路上……”厦门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卢建华介绍说:“一场宴请下来,少则几千元,多则上万元,大半年的积蓄基本耗光,还费神费力!”

  “架起一把梯子,让大家一起走下来”

  2017年底,厦门市委印发《厦门市民俗活动大操大办专项整治实施方案》,正式启动民俗活动大操大办专项整治工作,要求各级党委把移风易俗工作列入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,明确“对党员干部强制性规范、对企业家倡导性规范、对群众引导性规范”的专项整治思路,并组织全市党员干部签订《移风易俗承诺书》。

  在市委动员部署下,各区八仙过海各亮新招。同安区实施“三个狠抓”:狠抓“关键少数”,如党员领导干部、企业家等,定好规矩,率先承诺;狠抓“关键日子”,如五显镇对辖区15个行政村民俗日全面摸底,提前谋划引导;狠抓“关键环节”,健全村规民约,配强红白理事会等。思明区开展摸底调查,就全区10个街道37个民俗日形成台账,成立98支移风易俗文明劝导队,在民俗日来临前开展入户宣传劝导,让“除陋习、树新风”成为共识……

  “其实大家心里都想着‘减负’,只是怕别人请了自己没请,抛不开情面。我们就相当于架起一把梯子,让大家一起走下来。”同安区委书记黄燕添说。  

  厦门市各区纪委同志联合基层纪委组成移风易俗督查小组,走村入户了解移风易俗工作推进情况及群众满意度。

  与此同时,厦门市纪委面向全市党员干部,明确严禁在民俗活动中铺张浪费,讲排场、搞攀比、比阔气等纪律红线。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民俗活动节点,加强监督检查,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规组织或参与民俗日大操大办行为,点名道姓通报曝光。

  2017年12月28日,同安区西柯镇下山头社区党员林常安、林长心因违规组织民俗日宴请,被区纪委通报曝光,成为厦门市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开展以来首起被通报的违纪案例,释放出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。

  截至今年3月,厦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开展移风易俗各类监督检查530次,收集问题举报21件次,问题线索18条,查处 3起党员干部、公职人员违规操办或参加大操大办民俗活动等行为,查处4起共14名党员干部在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。

  ……

  专项整治的“组合拳”精准施治,为干部群众实实在在减负,愈发深入人心,民俗日大操大办歪风逐步得到遏制。用一位当地村民的话:“村看村,户看户,群众看干部。现在大家都不办了,大家都轻松了”。

  移风易俗,实质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发展

  “今年民俗日只唱戏不请客,一年赚的钱都能留在口袋里咯!”同安区莲花镇蔗内村村民林兴发一脸欢喜。3月18日是该村一年一度的“上帝公”日,往年总要大操大办几天,今年变成了挂红灯笼、唱布袋戏……用林兴发的话:“取消了劳民伤财的宴请,保留了戏台唱戏的传统”。

  这样的转变,在厦门并非个案。莲花镇后埔村盛行“山神公”崇拜,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猪敬神,全村共杀五六百头猪,从中评出“猪王”,份量愈足、愈显虔诚,当地称之为“赛猪王”,仪式过后每家还要摆上几桌,宴请亲朋好友。不久前,后埔村响应号召,取消了铺张浪费的“赛猪王”和宴请,改办乡村大舞台等民俗文化活动……

  移风易俗,移的攀比浪费之风,易的大操大办之俗,但对于优秀民俗文化,还是应当继承和发展。为此,厦门市同安区专门出台了移风易俗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,引导有条件的村社将民俗日宴请转化为举办文体活动,或成立各类慈善教育基金。

  “移风易俗,实际上是一种回归,一种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创造性发展。”厦门市委常委、纪委书记、监委主任孙明忠说。

  将移风易俗作为纠“四风”的重要抓手,把民俗日大操大办专项整治作为突破口,厦门又进一步倡导推动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喜事节办、神事不办,狠刹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,弘扬节俭养德的良好社会风尚。(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)

?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  厦门市监察委员会  版权所有  闽ICP备  13011616

?厦门市纪委市监委 版权所有